查看原文
其他

《南方文坛》2022年总目录

本刊编辑部 南方文坛 2024-02-05




(点击图片,查看当期目录)



2022年总目录


点  睛


水晶的凝成/李章斌/1.1

“向内”和“向外”的批评/杨辉/2.1

批评是一种生活/颜水生/3.1

随时观察,随时思考/汪雨萌/4.1

多维的对话/崔庆蕾/5.1

批评是一场旅行/卢桢/6.1


当代前沿


美学:感性的洞见与盲区/南帆/1.6

培育中国当代文学新经典——茅盾文学奖40周年刍议/潘凯雄/1.19

新世纪青年、王朔小说与文化现代性问题/牛学智/1.25

关于《1978年以来文学中的乡土中国叙事研究》中的两个理论问题/陈思和/2.5

关于两个理论问题的解释与说明/姚晓雷/2.10

民间何来 民间何往——谈《1978年以来文学中的乡土中国叙事研究》的民间争议/陈国和/2.18

路遥与雨果/李建军/3.5

历史总结中的“老问题”与“新进展”——2021年度当代文学前沿问题研究述要/徐刚/3.27

作为粉丝的批评家——论邵燕君的文学批评/赵勇/3.35

思想着的自我——韩少功的写作观念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启示/谢有顺/4.5

解放区前期小说中的“新英雄传奇”倾向/秦林芳/ 4.15

宗璞中期小说:知识分子主体的回归/何英/4.23

喧嚣的失语——20世纪末的知识分子表述/刘大先/5.5

“某君昆仲”及其他——《狂人日记》文言小序人物原型考论/郜元宝/5.16

唤醒记忆、疗治创伤与生态重建——以阿来长篇小说《云中记》的叙事分析为中心/宋炳辉/5.25

近思录(二):翻译文学与文学史“重构”——从现代文学“起点”谈起/吴俊/6.5

全集编纂的宗旨、立场与边界/陈平原/6.17

“世界中”的唐诗与新视野下的文学批评——以《唐诗之路》为例/甘露/6.27


今日批评家


书面形式与新诗节奏/李章斌/1.31

飘然思不群——李章斌诗歌研究刍议/丁帆/1.41

李章斌的新诗研究/王彬彬/1.45

文章气类古犹今——当代文学的“古典境界”发微/杨辉/2.24

传统与现代的融通——谈杨辉的当代文学研究/王秀涛/2.33

说杨辉/贾平凹/2.37

音乐话语与新世纪小说的抒情形式——以格非为中心/颜水生/3.44

文学史与理论视阈中打开的智性批评——论颜水生的文学批评/刘艳/3.50

湖湘性格 学者素质——颜水生印象/毕光明/3.55

“散文的心”与作为思想史方法的现代散文/汪雨萌/4.29

小荷才露尖尖角——记汪雨萌博士/栾梅健/4.34

汪雨萌印象记/项静/4.35

传统的重量与时代的引力——评付秀莹长篇小说《野望》/崔庆蕾/5.32

“先锋批评”的历史化及其时代担当——评崔庆蕾的文学批评/房伟/5.38

敏感而细腻的文学追踪者——崔庆蕾印象/吴义勤/5.41

异国体验与文化行旅——新诗发生学研究的一个视角/卢桢/6.33

卢桢:人诗合一的探索/罗振亚/6.39

卢桢印象/张楚/6.42


批评论坛


萧红与戏剧/季红真/3.57

恋人·情人·姐妹——视角差异与萧红生平叙述的三种样态/叶君 李慧军/3.64

被缚的女性?——论萧红《生死场》中的性别启蒙困境/赵牧 邓奕/3.70

“新乡土叙事”札记/王尧/5.43

谁的“乡土”?如何“叙事”?——大时代广西文学的一个侧面/张柱林 许聪/5.45

历史逻辑、题材风格及“缝隙体验”:关于“新乡土叙事”/李壮/5.50

终南山的变容——晚近十年陕西乡土叙事的“风景”之喻/杨辉/5.56

乡村知识青年进城的生存境遇与心灵图谱——论俞胜长篇小说《蓝鸟》/陈振华/5.63


理论新见


媒介融合驱动文艺创新的语义阐释/范玉刚 崔文斌/1.49

当代中国科幻小说中的科技美学问题——兼及“十七年”和1980年代初中国科幻小说创作的反思/詹玲/1.55

论文学的物学属性/唐翰存/1.64

“重写中文”——“毕达哥拉斯文体”的文化拓扑空间/吴子林/2.38

内容还是形式:20世纪80年代艺术观念的嬗变与论争/邹军/2.55

为浪漫派诗学一辩/耿韵/2.62

论钱著六书的“不灭”“不朽”——感念章学诚《知难》《横通》二文/夏中义/3.77

再论“民间”与1990年代的诗歌江湖/陈昶/3.94

儿童与儿童文学的精神深度——当代西方儿童文学精神分析批评的历史与现实/赵霞/3.100

以清醒自信建文化强国/云德/4.37

晚清使臣域外纪游文学现代性借鉴的文化间性/傅建安/4.45

早期互联网技术驱动和当代文学虚拟空间拓展——论中国网络文学的缘起/王金芝/4.50

美生学的形成轨迹与理论内涵——袁鼎生《美生学:生态美学元理论》述评/杨东/4.59

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研究缘起与理论路径/王杰/5.68

诗与非诗的界限问题/李心释/5.70

论中国现代散文诗剧的文体发源与历史流变/董卉川 张宇/5.77

作为文本的敦煌艺术符号/韩伟/6.54

空间空白与空间共筑——文学地理学视域下的文本空白研究/李志艳 孔盼君/6.60

数字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像书写及传播/赵红云/6.67

世界文学格局中的幻想文学及其艺术传播/朱丛迁/6.71


新南方写作


《北流》札记/孙郁/2.68

她用多种形式与世界对话/孟繁华/2.74

南方意象、倾偈与生命之极的抵达——评林白的《北流》兼论新南方写作/蒋述卓/2.76

一个人的故乡与身体里的北流——论林白小说《北流》的文体与主题/黄平 何卓伦/2.80


现  场


新文科建设与艺术学方法论探索——黄海澄先生治学65周年高端学术研讨会述评/谢仁敏 李慧莹/5.84广西八作家小说研讨会纪要/本刊编辑部/5.93一个人的“精神化石”——谢冕诗集《爱简》讨论/洪子诚 高秀芹等/6.44


打捞历史


西南军阀割据与沈从文的青少年时代/王彬彬/1.74

一篇路遥研究的重要遗文/邰科祥/1.85

作家传记文献搜集与考订的难题——从穆旦翻译美国史资料说起/易彬/2.103

作家运营文学组织的成功范例——论作为“文学活动家”的聂华苓/汪亚琴/3.129

茅盾与宋云彬之友情嬗变考/刘铁群 宋扬/5.111

为人民抒情,为时代高歌——纪念柯仲平同志120周年诞辰/晓雪/6.98


个人锋芒


中国网络文学起源说的质疑与辨正/贺予飞/1.92

“个”的凸显及其消融——对三部“第五代”电影的症候式批评/张柱林 许聪/1.104

耐人寻味的文学反复——从《犯人李铜钟的故事》到《天下荒年》的历史转向/路文彬/4.107

中国儿童文学批评标准演变的五副面孔/孙铭阳/4.113

类型小说是网络文学的主潮——从中国网络文学的起源论争说起/吉云飞/5.118


最新文本


重述史事的翻陈出新——陈福民历史散文作品《北纬四十度》读后/白烨/3.107

如何以恰当的方式讲述历史——以《北纬四十度》为例/霍艳/3.111


现象解读


古远清:不受待见的研究者/朱寿桐/1.112

代际·同时代人·未来选择——70后诗歌的选本文化/霍俊明/1.115

德国汉学视域下的巴金作品译介与研究/张帆 牛金格/2.84

论徐迟1950年代思想及创作的转变/李铮/2.91

杨绛小说里的同行温德和杨业治/于慈江/2.98

1990年代以来中国科幻小说中的气候灾难书写/金进 朱钰婷/3.116

论中国当代灾难文学创伤叙事的情感表达——以《云中记》《余震》《花冠病毒》为中心/高明月/3.123


谈艺随笔


无河之岸——解读罗萨短篇小说《河的第三条岸》/郑小驴/1.120

返回历史现场 重温中国经典——关于《20世纪中国革命与中国现当代文学》/缓之/4.65

李骆公的绘画梦/李兆忠/4.68

被低估的另一个?——淡巴菰印象/陈建功/5.105

人生得一知己足矣——钱中文先生与童庆炳先生的友情/赵勇/5.107

读路也——与吴思敬论诗书/杜书瀛/6.76

日本人的面具微笑与心象——评山折哲雄的力作《日本人の心情》/张民/6.82


重读经典


学会“放弃”——一条理解卡夫卡的独特路径/曾艳兵/6.84

阿Q能否“扶起”及其他——《〈阿Q正传〉笺注》余论/黄乔生/6.89


港台澳及海外华文文学


澳门中文媒体对“诗城”的重塑——以《澳门日报》副刊《镜海》为中心考察/龙扬志/4.71作为异托邦空间——白先勇小说及其影剧改编的文化想象/梁燕丽/4.76论20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文坛对西方文艺思潮的译介——以青年文学刊物为中心/王艳丽 韩镇宇/4.85跨文化视野下的“新国民性”——以《狂人日记》与《伤魂》的比较研究为中心/张娟/4.94疫之欧洲,信仰与反思——论欧洲华文作家的疫情文学书写/钱虹/6.102“港风文”:网络文学中的香港想象与城市书写/金方廷/6.108泰国华人题材小说及华商形象探析/全莉/6.117


对话笔记


与不同的作家主体达成精神的对话——访谈评论家洪治纲/舒晋瑜/4.102


南方百家


远古的呼唤从未消失——重读蓝怀昌长篇小说《波努河》/李逊 黄伟林/1.124

卡夫卡的面影与海洋叙事——试论小昌近期的小说创作/王春林/1.131

多维文化互动与乡土童年塑型——王勇英儿童小说《少年陀螺王》解读/李学斌 马艳/1.135

在语言的密林里——杨文升长篇小说《神山》的民族叙事研究/刘弟娥/1.140

《三家巷》:青春叙事,以及现代广州的童年/于爱成/2.113

女式单车、香港衣服与南方乡村认同变迁——评莫华杰新作《春潮》/刘志珍 申霞艳/2.121

文坛一抹乡村振兴的奇异霞光——评刘峰的长篇小说《上帝的乡村》/张宏图 张立国/2.127

此生只为艺术痴——张名河歌词艺术简评/晨枫/3.137

一条流淌在空中的河流——张名河歌词作品品读/容本镇/3.143

血战湘江:跨越时空的精神与信仰——曾平标长篇报告文学《向死而生》读记/傅逸尘/4.124

文学地理学视域下桂西南文学创作/罗瑞宁/4.128

我心中的广西当代文学——关于肖庆国的新书/陈思和/5.124

广西当代文学专题馆六大板块解读/黄伟林/5.126

颂体诗:虚构现实元素的一种方法——从石才夫的颂体诗说起/陈爱中/5.132

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现场的观察与反思——读石一宁《民族文学:现场与思考》/钟世华/5.138

以诗的方式建立一个“地理中国”——杨克诗歌中的“爱国主义”新形态/邹建军/6.123

从生态视角看李约热小说的精神价值/邓玉莲/6.130

让温暖之光承载生命之重——以杨映川、陶丽群的女性书写为例/肖晶/6.134


绿色批评


论陈河中短篇小说的文化意蕴和传奇色彩/杨剑龙/1.144

中国登山文学:一座高峰,又一座高峰——从《7+2登山日记》到《珠峰海螺》/张陵/1.150

塔镇、花局、老实街,或隐喻与存在主义的糅合——论王方晨中短篇小说创作特色/徐勇/1.153

远方的壮怀与个人的心史:论陈涛《在群山之间》/乌兰其木格/1.160

爱情与田园:午后生命的困惑与追寻——读邢小利的长篇小说新作《午后》/阮洁/1.165

魄力与魅力——刘琼《花间词外》的文化选择与审美旨趣/王兆胜/2.131

“尤利西斯”的“大影子”——论薛忆沩的《“李尔王”与1979》/胡传吉/2.135

深度现代性:邱华栋写作中的文化坐标——以《正午的供词》为例/王冰/2.142

探索小城镇版图边界的可能性——张楚小说世界的立体营造及其价值/艾翔/2.145

理解贾平凹的商州:风格化、地方志或“深描”/谢尚发/2.153

诗性的叙述与叙述的诗性——论杨争光诗歌创作/魏文文/2.161

喜剧的感伤性与反讽性——读刘震云的《一日三秋》/丛子钰/3.145

论《回响》记忆的不可靠性/胡游/3.150

彼此照鉴:玉壶冰心与瑕翳人生——读沈念《世间以深为海》/罗小培/3.155

故乡热土生发的传奇——浅谈《顶牛爷百岁史》/岳亚莉/3.159

长江流域乡土变迁的“硬边写作”——论李凤群《大江》/戴瑶琴/3.163

鲁敏:进入人性和现实的复杂性——《金色河流》的叙事和人物创造/吴俊/4.134

广为人知的神秘——《金枝》与邵丽/计文君/4.140

从“回归的美学”到“寻回汉声”——杨键诗歌论/张立群/4.147

“祛魅”与“返魅”——论叶尔克西小说中服饰叙事所蕴含的生态意识/刘维笑 王敏/4.156

与被遗忘的日子相逢——许春樵《下一站不下》读札/翟业军/5.142

草原森林自然书写的人文价值——论艾平散文集《隐于辽阔的时光》/王昉/5.145

“小说社会史”的可能与限度——厚圃长篇小说《拖神》与“新南方写作”/林培源/5.150

亦可喜,亦可观——读夏坚勇《承天门之灾》/李祥/5.155

“写你的命运给你的”——娜夜诗歌观察/胡清华/5.159

张爱玲散文论/杨光祖/6.139

观看之道与自然诗学的建构——以哨兵诗集《在自然这边》为中心的考察/刘波/6.145

小说的当代性与在场的“零度现实主义”——读董夏青青的创作,兼及当下小说的观念与方法/傅逸尘/6.150

贴地的沉稳与飞扬的诗性——论陈彦的小说创作/王丽丽/6.157

记忆之下:残缺时代与残缺的人——试论陈染自传体小说《私人生活》/温咚荻/6.161


艺术时代


中国话剧传统对于民族歌剧创作的意义——兼为“话剧加唱”辩护/盛梅/1.170“传神”观与“本性”说——浅谈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个内在关系/张雨梦/1.175两岸并蒂莲,梦同戏有别——评海峡两岸同名话剧《游园惊梦》/钱虹/2.166高剑父现代绘画观蠡探/朱建伟/2.171“写意”的南方——民族题材人物画的地域性研究/陈苏/2.174原创图画书本土文化的视觉表达/王一典 陈晖/3.168中国现代水墨价值观的构建/刘进安 马妮娜/3.174《第一炉香》:从小说到电影/邢少轩 刘川鄂/4.163《不要抬头》:用“后现代”方式反思“后现代”/吴昊 李晗/4.169“钢铁是这样炼成的”:音乐剧《致青春》的艺术特征/魏文文/4.173从苏轼到黄庭坚:宋代援禅入书的精神探析/刘玉宏/5.164解题与升华——“峨峨兮·杨诚油画山水研究展”策展记/孟远烘/5.167广西油画的诗性精神/刘小玉/5.169“八桂书风”书法符号功能蠡探/韦思/5.172枪炮下的影像跨界——黄谷柳朝鲜战地纪实摄影赏析及其他/唐辉吉/6.167现实主义题材影视剧如何圈粉年轻人——以《人世间》为例/刘一村/6.170


当代艺术视角


乡韵(油画)/张冬峰/1.封底笃定南山(中国画)/王雪峰/2.封底牧归(油画)/陈毅刚/3.封底心韵(中国画)/蔡智/4.封底花山岩画·家园(布面油画)/杨诚/5.封底和谐颂(中国画)/郑军里/6.封底


《南方文坛》2021年度优秀论文奖揭晓/1.5

本刊2022年目录索引/6.173



欢迎订阅邮发代号:48-87国外代号:BM6327地址:广西南宁市青秀区建政路28号《南方文坛》邮编:530023电话:0771-5618543扫码可进入订阅界面定价:18.00元全年:108.00元



本刊声明

1. 本刊从未设立官网,亦未在任何网站开放投稿渠道,也没有其他采编点或分支机构,从未委托任何单位或个人编辑出版《南方文坛》杂志。

2.本刊唯一投稿邮箱为nfwt@tom.com。

3.对冒用本刊名义进行收费和征稿的单位和个人将保留起诉权利。


敬请广大作者和读者谨防假冒网站及诈骗信息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

END


《南方文坛》

长按左侧二维码识别即可关注

版权声明:

本公众号内容均为原创,

如需转载,请标明出处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《南方文坛》2022年总目录

本刊编辑部 南方文坛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